集邮之所以排在前面,是因为这是我最早的爱好。起因很简单,在县城读初中的时候,班上几个城里的同学经常聚在一起交换邮票,我忍不住凑上去看热闹,一来二去发现这小小的方寸世界犹如百科全书,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于是悄悄喜欢上了这些“小画片”。手中没有闲钱,于是就在放学后爬树采乌桕籽,到人家房前屋后摘梧桐、蓖麻,到县城的垃圾堆翻找牙膏瓶,把它们卖给废品收购站换钱,再到邮局买回一枚枚精美的邮票,小心地夹在书里。
这样集邮当然是没有多大成效的,即便是后来上省城读警校,手里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生活费,能到集邮市场买回新出的邮品,依然觉得不过瘾。直到参加工作后,这个状况才有所改观,既能提前预订下一年度的集邮报刊,从中掌握最新的集邮知识,也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购买垂涎已久的邮品。
1996年年底,公安部一场大型的公安英模表彰会结束后,我结识了贵州省公安厅政治部的张国文主任。张主任也喜欢集邮,自办了一个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蓝盾邮讯》,带动了全国一批同样热爱集邮的同行。就这样,通过张主任和他创办的刊物,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认识了全国各地更多有共同爱好的同行,有公安部的刘冬、北京的马党生、上海的徐剑锋、金陈松、云南的徐超等,大家经常通信。
全国公安文联集邮协会的成立,是全国公安邮友的大事、喜事,对我来说,也是我集邮爱好的一个转折点。2008年年底,全国公安文联集邮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第二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协会决定举办成立后的首次全国集邮展览,倡议大家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向六十大庆献礼。我激动万分,选择好主题后开始有目标地收集邮品。感谢互联网,感谢那些及时在网上发布邮品信息的邮商、邮友们,我按照预定目标,收集到自己想要的邮品,及时将信息上报到了邮展组委会。组委会提出了修改意见,同时还向我单位发函,抽调我提前到北京参与邮展的相关工作。领导大笔一挥:同意。
我内心狂喜。2009年8月,我坐了17个小时的火车,首次来到北京,参加由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邮展,见到了一直飞鸿往来、未曾谋面的老朋友和莫名已久的集邮前辈,观摩了大家的邮集作品,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友谊。我的邮集作品经过评审,获得了开放类展品的二等奖。
我是一名集邮爱好者,更是一名人民警察。我觉得我有必要也有义务,结合工作编组新的邮集作品。我是这样想的,也按照这个想法去实施。外交部、公安部邮展结束后,我感觉自己做邮集的思路更为宽广了,思路也进一步清晰。我有针对性地把警察题材、建党等红色题材纳入收集的重点。1998年2月,为了纪念人民警察法的颁布实施,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六枚《中国人民警察》纪念邮票,画面是有关警种的工作场景。通过网上交流,我发现各地不少公安邮友收藏了不少这套邮票制作的信封、明信片,但真正做成邮集的,却没有先例。还有邮友表示:“这套邮票做不出邮集来。”我内心有些不服,暗暗把制作一部《中国人民警察》纪念邮票传统邮集当成目标,在现有邮品的基础上,又通过邮市、网络、邮友间交流,补充了一批邮品,最后组成邮集。2013年4月,邮集参加公安部在河北石家庄举办的“2013全国公安红色集邮展览”,获得一框类镀金奖加特别奖,后来还参加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西安举办的全国邮展并获得铜奖,令我高兴不已。
后来,我还陆续编组过《中国梦——民族振兴》《将军翰墨寄情》《我是人民警察》《指纹——查找真相的密钥》《一个警校生的家书》等邮集,参加了公安部、江西省等举办的集邮展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观展者的好评,对宣传党的伟大成就、国家的巨大变化、人民警察的牺牲奉献,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这是党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喜事,作为兼任共青城市党史宣讲员的我,正在着手收集资料,准备借助邮品制作一部党史宣讲材料,向人们宣传党史知识,激励大家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者系江西省共青城市公安局警卫科科长、四级高级警长、全国公安文联集邮协会会员、江西省邮展评审员)